时间:2022-09-06 19:59:30 | 浏览:61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6日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意见》在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部分的要求,直接“点将”山东港口,为山东港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更好服务山东继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港口“走在前”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五年来,山东省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持续掀起新旧动能转换热潮,呈现出一系列深刻变化。
对于山东省而言,港口是战略性资源、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最强的开放基因,是重要“棋眼”。山东省委省政府高点站位、精心谋划,成功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担当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任。
组建以来,山东港口始终牢记使命,聚焦省国资委确定的主责主业,发挥处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地缘优势,努力发挥畅通腹地客户企业进出口业务的枢纽节点作用,打造集聚资源、链接产业的“万能接口”。重新梳理优化业务结构,完善港航产业生态,向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并重转型,构建起“1+4+12+N”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坚持腾笼换鸟、科学布局,加速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聚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启动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初步形成“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布局;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破题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
三年,山东港口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航线总数达到325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开辟内陆港30个、班列80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各港口集团在全球、全国的名次实现进位争先,青岛港吞吐量跃升至世界第四,日照港跻身全球第九,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
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节点上,山东港口的发展变得更“立体”,枢纽平台作用不断放大,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向高端迈进,尤其在国际贸易、多式联运、数字平台等领域,在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山东港口“做示范”
《意见》第三部分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利用、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绿色货运系统等具体要求。“绿色低碳”成为《意见》的关键词。
三年来,“智慧绿色”始终是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作为全国获批的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山东港口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上积极发挥升级演变、引领示范作用,依托内部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创新搭建起“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等14项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建设行业首个中央决策智慧大脑,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干散货专业化码头全自动控制系统、原油运输“管道智脑系统”,在全国港口率先完成全系列自动化技术试点攻关,创造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成果。
优化配置岸线资源,在日照港完成国内首个港口岸线退港还海生态岸线工程;聚焦“双碳”目标,因地制宜推动打造“中国氢港”、“数字能源港”、“风光储”一体化零碳港等特色发展板块,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首个集卡自动换电站、首座“散改集”封闭舱,首个跨区域、多港区统筹联动的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大力推进“公转铁”、海铁联运,推广清洁能源使用,2021年,铁路、水路、管道集疏运占总集疏运比例达到76.2%,电、气、氢等清洁用能占比达到52%。应该说,过去三年,山东港口已经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把握新机遇,山东港口“剑指深蓝”
《意见》提出“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等目标,与山东港口改革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为抓手,强化与天津、河北、江苏等沿海省份港口合作互动,增强辐射能力,提升枢纽地位。到2027年,集装箱航线总数预计达到400条,开辟内陆港60个,开通班列110条以上,全面提升效率、效能、效益,实现由目的港向枢纽港转型,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以多方赋能供应链为抓手,加快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加速构建世界一流港口生态圈层,建设全国领先的大宗商品电子仓单平台、全省大宗商品期现联动综合交易平台、东北亚国际船舶交易服务平台、油气全链条集采平台等,做优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到2027年,实现由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成为国际知名的港口运营商和现代航运综合服务商。
以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为抓手,高标准完成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培育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智慧港口行业领军企业。聚力能源替代,加快建设青岛港氢能港、日照港数字能源港、烟台港源网荷储示范港、渤海湾港风光储零碳港,实现清洁能源占比年均增长3%以上、绿色电力占比超过40%。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重点港口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集疏港比例超过5%,率先实现港口“碳达峰”,加快推进“碳中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通讯员 张矛)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6日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见》在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部分的要求,直接“点将”山东港
中秋近,月渐圆。距中秋佳节还有几天时间,网友们想过节的心已经按捺不住。9月5日晚10点,“已经想去山东过中秋了”“实在山东人准备过中秋了”两个话题内容的短视频,分别以715万和380万的点击量冲上抖音同城榜一和榜三。上榜短视频中,梭子蟹、盐
山东到底是个啥样?网友:“听说山东人爱说倒装句??”纯纯滴山东小编告诉恁:没有啊我觉得~其实在山东,——不是每个人都会开挖掘机!!!——也不是顿顿都吃煎饼卷大葱!!!千万别相信网络上的“以讹传讹”,山东到底什么样,只有亲自来了才知道。不过,
9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山东大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点赞山东。文章提到,2020年以来,山东省通过“揭榜挂帅”制度组织实施200余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一个又一个提神振气的数据让我们看到,山东的家底越来越厚了,发展成色越来越足,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实力。实干、进取、创新、活力的山东正踏着时代的脉搏,奋勇向前。2021年,山东交出亮眼
山东人的年夜饭菜谱,16道鲁菜,吉祥如意,都是山东人的最爱。今天是2022年1月6日了,还有24天就到除夕夜了。除夕夜是我们每个家庭吃团圆饭的日子。除夕夜的年夜饭,我们都会做一大桌美味菜谱,来和家人一起享用美食。在我们中国每个省份的人爱吃的
唐国强如今荧屏上的小鲜肉异军突起,满屏的男明星也都画着眼线、妆发齐全,有的男明星甚至比女星打扮得还过分,不知从何时起,“娘炮”审美的不正之风已经将整个娱乐圈带跑偏了。然而曾经的娱乐圈也很流行小鲜肉,可是那时的奶油小生却不娘也不靠化妆取胜,单。
山东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孔子,孟子,墨子,孙子都出自齐鲁之地山东,山东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省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省会济南。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隔海与韩国日本相邻。山东省下辖16个地级市。2020年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年轻时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然后长期在南方开展革命工作,长征结束后,毛主席来到陕北延安,后来又经河北进入北京,一直与山东没有多少交集。但实际上,毛主席对山东是非常重视的,也在山东留下过很多佳话。山东自古是齐鲁之邦,历史悠久,
8月27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走在前、开新局”大型行进式主题报道圆满收官。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大众日报等山东媒体共同走进16市开展行进式采访,深入调研山东各地贯彻落实省委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推进“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
2021年9月23日,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在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报告发布会上提出,要坚持着力培强创新发展新动力,以超常规举措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
2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当开幕式现场的大型视频显示装置“冰瀑”缓缓开启时,创意令人惊艳,一瞬间便燃爆了现场,也点燃了屏幕前观众的激情。而“冰瀑”表演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山东济宁一家钢结构公司的辛勤付出。山东经典重工集团是一家集
1月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介绍说,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国家“两纵三横”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群,覆盖山东全域16市,从全
由于我国南北方在地形、地貌、景色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近日,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凡尔赛”式自我介绍大比拼来来来!山东人请回避一下是时候让全国的朋友们了解一下我们山东特有的“饮水机”、“健身房”、“调色盘”了!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迎来新变化的背景之下,事实上,山东的开放事业也在不断谋求着新发展、新突破。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是山东扩大对外开放的重新定位。为持续放大首届峰会效应,彰显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商务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