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22:34:23 | 浏览:2877
孟良崮战役之后,华野的士气高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这个“硬核桃”部队被我军硬吃掉,剩下的国军都是“烂葡萄”压根不成气候。因此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氛,甚至于华野的将士还说“要打就打第五军和整编11师,其他杂牌军都不够看”。但在孟良崮之后,敌人突然改变作战策略,之前我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运动中歼敌的策略直接破产。
华野粟裕和陈老总
从顾祝同开始掌军华东之后,国军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战策略,虽然仍未放弃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但是作战方式已经开始转变,从之前的齐头并进变成了重叠进攻,经常是几个师交替掩护前进,而且打法相当畏缩。一遇到我军主力就开始收缩,在50公里的正面能摆出9个整编师22个旅将近20万人。
而针对这个困局,主席也在对华野的电报中说道:
但忍耐的华野在5-6月之间一直寻不到战机,为了打破国军的封锁和山东的僵局,华野只能被迫开始7月分兵,到外线作战。
分兵前的华东局全体合影
在1947年7月1日,刚过完建党节,沂蒙山区的我军开始分成三股人流朝外线进行分兵作战。但被动的分兵作战对于华野来说就和进入大别山的刘邓一样,成为无根之水,这段时间也是“华野最困难的日子”。
先说陈老总和粟裕这一路。
这里集中了华野4个纵队(下辖2、6、7、9纵队),他们主要负责正面和山东敌人周璇。在陇海路和鲁中等地和国军作战。不过虽然这一路人数最多,有4个纵队,但除了6纵是原来粟裕的老部队外,其余都是以山东野战军为主,而且2和7纵队还并非主力纵队。
1947年的华野内部会议
果然在7月分兵的第一仗中,粟裕就在南麻吃了苦头,虽然手上有4个纵队,对国军任何一个整编师都能形成优势,但依然很难找到敌军掉队的部队,本来整编25师有点突出,但看到粟裕大军之后立马选择向64师靠拢。而在多次难寻战机之后,粟裕只能退而求其次啃胡琏的整编11师,这个师可是和整编74师战力差不多的五大主力,当年孟良崮打74师,华野可是精锐尽出。而此时粟裕手上也就只有半个华野,而且能攻坚的只有6纵和9纵。
南麻战役后调整的华野将士
决定打整编11师后,我军将围在南麻地区,但是胡琏不急不忙,一方面修筑工事暗堡,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展开中心开花战术,让顾祝同在外围张开包围网,围困华野4个纵队。果然在南麻作战中,我军损失惨重,面对胡琏的立体防守根本打不开突破口,没有炮兵的掩护,靠人填根本就很难突进去,在敌人援军靠近后只能无奈撤退。粟裕在南麻吃亏,临朐方向的李弥整编第8师(全美械装备)也让粟裕一筹莫展,最终南麻和临朐的攻坚战也以我军主动撤退结束的。
这两个战役下来,我军虽然歼敌14000人,但自身的伤亡却达到了21000人之多,4个纵队一线部队伤亡过半。
在进行南麻临朐战役的华野战士
而陈粟这一路打得艰难,另外在外线的两路也并不好过。
叶陶组成西线兵团(1纵和4纵)出鲁西南配合刘邓的作战,一开始还进展得挺顺利,毕竟这里是以革命老区,但很快就被敌第5军和其他两个整编师盯上。在鲁西南周边已经靠近国军徐州防区,敌人在此有重兵防守,到了7月下旬,叶陶兵团已经处于敌人包围圈中,要不是我军及时破译敌人电台密码,选择向西突围和陈士渠兵团汇合,可能真的会让敌人包围,但突围的我军元气大伤,非战斗减员达20000多人,每个师实际上只剩下一两个团,部队轻重物资都丢得差不多了。
身上除了短裤、背心和枪支弹袋以外,什么都没有了。
陶勇和叶飞两位将军组成的西进兵团
另一路的陈唐兵团(陈士渠和唐亮)下辖3、8和10纵,都是善于攻坚的进攻纵队,但在掩护刘邓进驻大别山的作战中,中了邱清泉的计,渡过黄河的10纵损失严重,其他2个救援纵队也有战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兵团并没有起到的掩护刘邓的作用,反而放了邱清泉的第5军过黄河,差点让刘邓被包围。
因此相对于陈粟内线部队,这两支出来的部队也是损失较大,没有起到调动敌人,缓解解放区压力的效果。
陈士渠和唐亮两位将军组成的陈唐兵团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是知道华野7月分兵失败的主席并没有有任何责备的语气,反而安慰华野好好作战,主席在对粟裕的电报中提到:
1947年在研读电文的粟裕
那么为何主席即使知道分兵作战不利,还是坚持让华野主力到外线作战呢?
首先,主席是站在大局的角度上思考。
进入1947年后在内线作战我军虽然歼敌120万,但说实话代价太大了,除了东北,为了在内线歼敌在关内的我军根据地经济都快要打崩溃,按照邓公的说法,解放区的鸡鸭都吃光了,老区的百姓苦啊。粟裕也说“解放区太苦了,谁都快喝干了”。为了支援我军作战,群众积极参军,贡献米粮和民工,但也耽误了生产,长久下去,解放区会越打越穷。
因此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指出我军第二年的任务是:
1947年在训练中的华野战士
所以为了缓解山东解放区压力,同时确保按自己在外围歼敌,将战火烧到国统区,粟裕带领精锐西进兵团出山东进中原是必然之举。
其次,从当时关内的形势来看,华野也是需要分兵以策应准备进入大别山的刘邓。
如果华野不能爱鲁西南和鲁中等地打几场仗,牵制的国军主力,那么刘邓将面临中原将近40万大军的围剿。因此将粟裕调到外线去配合刘邓,能更好地保障刘邓能进入大别山地区,同时和豫西陈谢兵团一起,减轻陕北和山东的压力,这样就可以破解敌人的重点进攻攻势。
突出到大别山的刘邓(剧照)
实际上在1947年8月刘邓进入大别山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里有一个小插曲,陈唐兵团因为自己的失误差点导致刘邓让邱清泉等人包了饺子,让刘邓罕见的对华野发了火,可见刘邓的处境有多艰难,如果华野外线兵团还想回到山东根据地,不仅加剧根据地负担,刘邓在大别山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结合上述两点原因,无论是从战略考量还是华野实际情况,于公于私,即使是知道分兵作战有困难,但为了胜利还是要贯彻到底。
华野表彰外线作战立功的战士
实际华野分兵到外线作战,远离根据地,很难就近得到补给和建立新的政权,这加剧了作战难度不假,甚至于在1947年下半年还吃了不少的哑巴亏。但外线作战这条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主席对于时局的把握的超前眼光。
在随后的作战中,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外线的粟裕很好地配合了刘邓在中原扎根,并且在随后的豫东和淮海战役中,将国军关内最强部队包了饺子,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The end —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1948年发表在《大众夜报》上的《胶东脱险周年回忆杂录》刘树伟 尚征 文/图1946年12月5日,正在国统区上海市警察局工作的何之,奉命到平津一带招考警员。在搭乘上海正中公司“联甬”轮北行途中,8日在胶东解放区海岸遇
前 言这是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第三次出版单行本时曾经作者校阅。(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解放区的军事任务解放区的军队站在中国大陆的大反攻前线上,要担负起极其重大的战略任务,来协同国内一切
前 言这是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第三次出版单行本时曾经作者校阅。(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解放区抗战的三个时期从一九三七年九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一九四〇年百团大战①为止,这个时期,八路军、新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一边在战场上发动进攻,一边印制大量的假币流入各解放区,企图破坏解放区的金融市场,抢购物资,达到摧毁解放区经济的险恶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六个解放区出现了85种假币,票面总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不过,当时的票面比较大,
开栏的话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1947年5月21日,冀东代表团参加完会议返回途中在赤西县(后并入赤峰)柴胡栏子村宿营时,遭到土匪袭击。代表团22人牺牲,其中有5名师级以上干部。一次牺牲如此多的高级干部,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事件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这次袭击事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7号已经有消息传出),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此时八路军、新四军面对的形势也不一样了,为了应对以后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对军队进行整编,以适应未来的战争形势。8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日本投降
9月28日《焦作日报》B04版解放区加快建设“五个解放”打造焦作“首善之区”核心提示当灿烂的金光在地平线上摇曳,中国波澜壮阔,解放心潮澎湃。在这个大时代中,解放,一直初心不改、恒心常在。时间因为解放的努力而留下灼灼印记——五年来,高举旗帜,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红波从百年时光中走来,见证岁月风起云涌,嬗变更迭;从百年沧桑中浴火,勇奏工业时代凯歌,耀眼夺目;从漫漫征途中奋进,几经涅槃终将崛起,迤逦蝶舞。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别样精彩再次活力绽放。古老的她穿过漫长时光隧道,经智慧缔造
编辑搜图▲平津战役油画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也彻底覆灭。下一步,就要组织部队渡江南下,解放付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南方地区了,为了“有秩序地接管新解放区的广大地区
学徐州、扬州之行归来,解放区刮起了转型发展的强劲东风。看到了差距,这是解放干部的同感;找准了目标,这是解放干部的心声;确定了方向,这是解放干部的共识。时不我待,动作更快。初夏的解放区迎来“高光时刻”,5月15日,解放区举办重点项目招商推介会
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各个解放区还没有连成一片,但全党能够做到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当时,全党上下具有高度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自觉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做到了全党一盘棋,因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为取得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条件。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苏皖新四军的形势和党中央的决策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一师开辟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第二师开辟了淮南根据地,第三师开辟了苏北(盐阜和淮海)根据地,第四师开辟了淮北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调整了
解放战争爆发,我军如何获得强大的经济保障?看解放区做了什么!导读:解放战争爆发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最艰苦、面临危险最深的一年,因为双方的力量实在太悬殊了。人民解放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仅从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国民党军队也以3.4:1占有巨大优势
孟良崮战役之后,华野的士气高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这个“硬核桃”部队被我军硬吃掉,剩下的国军都是“烂葡萄”压根不成气候。因此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氛,甚至于华野的将士还说“要打就打第五军和整编11师,其他杂牌军都不够看”。但在